当“开学第一课”遭遇倒地“扶不扶”,同学们犯了难。
昨天是开学第一天,学校围墙上“长满”家长的视频全网热传。其实,意外入镜的不只是家长,还有一位晕倒的女同学。
据网友视频爆料,某中学直播开学典礼,当记者手执话筒采访老师时,后方一位女同学身形摇晃,突然晕倒在地,周边无一人上前伸手援助。事件引发关注后,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通报,该生倒地后,身边同学第一时间举手示意,班主任立即跑上前扶其至医务室观察。经过休息,该生身体恢复正常。
又现“扶不扶”之问?视频下方,个别网友把矛头指向学生内心冷漠。还有人想起春晚小品台词,“这人倒了咱不扶,这人心不就倒了吗?人心要是倒了,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。”
不过,说什么教育的失败扭曲,孩子被规训到没人性,甚至上升到道德滑坡的高度真没必要。不妨设身处地想想,同学们为何“该出手时没出手”?
首先,这种时候,这种场合,又是开学典礼,又是网络直播,可能班主任事先再三强调纪律的重要性。此时伸手帮助小朋友,算不算“乱说乱动”?算不算违反规定,或许学生们心里也在“打鼓”。
再者说,“没人敢扶”更多源自孩子的茫然失措。急救知识的匮乏,让不少成年人遇到危急情况,第一时间都只会打120求助,更不用说一群初中生了。仔细查看爆料视频,就会发现多数孩子怔住了,紧接着举手向老师示意求助。或许,有些孩子也看过类似新闻,担心盲目救助带来二次伤害。
仅凭一段时长1分钟的视频,就给现场学生扣上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帽子,打上“不敢为善”的标签,不够客观也不够公平。
话虽如此,视频暴露的问题仍值得深思。很多人转发点评,与其说是在哀孩子“不扶”,不如说是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影子。公众担心今天“旁观”的孩子,长成明天精致利己的大人,更担心看客心态、人性冷漠毁了一代人的成长。
其实,现实中挺身而出、一腔热血的少年也不少——“老人落水!安徽三名初中生救人”“河北一居民楼意外起火,6位初中生挨家挨户协调撤离”“10名初中生抬起300斤重摩托救人”……这些义无反顾的善举背后,都是少年金子般的心。
面对“扶不扶”的问题,英雄少年也用实际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。去年,一位05后少年救人的新闻刷屏。主人公名叫盛晓涵,是上海格致中学高一学生。放学路上,他遇到一名失去意识的老人,在等待救护车的五六分钟里,他用心肺复苏挽救了老人的生命。
复盘事件细节,少年救人的底气不是一腔孤勇、一身蛮力,而是知识的力量。他之所以敢出手,是因为在学校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。
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进步则国进步。与书本知识相比,向善教育更重要,家庭和学校都不该荒废了这一课。把救人视为本能,遇事愿意站出来“扶一把”……只有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,教会孩子坚守良善的底线,才能让人心不寒,社会充满温暖。